新聞
國內家電展會多而不強 須突破地域與產品局限
第十一屆順德國際家用電器博覽會上周落下帷幕。和很多其他類似展會一樣,主辦方公布的相關信息,不外乎是今年的展會參展商、入場觀眾、展銷交易等又取得了怎樣的成績……拋開官方說辭不論,作為國內三大家電展會之一,已經舉辦十一屆的順德家電展的確有一定的優勢與影響,但實話實說,其整體展覽效果與其宣稱的“亞洲最佳電器貿易平臺”依然相去甚遠,有部分廠商甚至認為“一年不如一年”。實際上,環顧包括順德家電展在內的眾多國內相關展會,效果最好、交易最活躍的并不姓“電”,而是廣交會,這從順德家電展近幾年的舉辦時間緊緊依偎廣交會也可略知一二。
當然,交易量并非衡量展會成功與否的全部,廣交會的利好也與其特殊的歷史與背景有關。但就展會本身而言,中國的家電與消費電子展會目前基本上是“只見星星,未見月亮”,展會很多,但缺乏大而強的展會,亮點有限。筆者認為,它們主要存在兩大局限:
首先,地域界限難以逾越,市場號召力不足。雖然很多家電展會都打著國際的名號,譬如順德國際家用電器博覽會、青島中國國際消費電子博覽會、中國(合肥)國際家用電器博覽會、寧波中國國際電子產品暨家用電器展覽會(第五屆改為中國寧波家電電子展覽會)等;實際上,大部分展會中不論是參展商還是買家、觀眾,“國際元素”少到可以忽略不計。尤其是參展廠商,一直未能突破“本地化”,如順德家電展參展廠商大部分為順德、中山一帶的廠商;青島消費電子展雖然后來通過和美國CES合作,有一定的跨國廠商,但依然是以山東本地的廠商為主,至于寧波、合肥、慈溪、中山(黃圃)等地的相關展會,就更幾乎是清一色的當地企業了。當然本地化或沒有什么不妥,只是這種地域化若無法逾越,不利于展會的做大做強,展會做不大做不強,必然難以產生市場號召力,企業對相關展會也就更加興趣索然,以致不少企業參展越發純粹是看所在地方政府面子,實乃“被參展”。
另一重要局限是綜合展綜合性不夠,消費類電子產品欠缺或成色不足,3C融合潮流未能體現。除卻中國制冷展、中山黃圃中國小家電交易會等為代表的專業門類展會外,順德家電展、青島消費電子展、上海中國家電博覽會等三大展會定位都為綜合大展,但實情是順德展廚衛電器占絕對主角;中國家電博覽會主要為白電廠商;青島展產品門類倒是夠繁多,但消費類電子類別成色仍有待提高,而家電類別除卻青島的海爾、海信與澳柯瑪,全國其他地方的家電名企鳳毛麟角,也不具代表性。
放眼國際幾大展會如美國CES、德國IFA、日本CEATEC等,作為最新數字科技新品的展示舞臺,其產品門類相對側重于消費類電子,家用電器產品比例較少;不過,3C融合進程使家電與消費電子界限趨于模糊,近年冰空洗等白電產品智能化、網絡化也在加速,因此上述有關展會因應增加了家用電器的內容,如IFA08年便增設了專門的家用電器展示區(白色家電)。而與之相反,中國家電展會在3C融合潮流下要考慮的則應該是如何增加以視聽數碼通訊產品為代表的消費類電子內容。
話說回來,中國作為家用電器大國,相關展會冰空洗與廚衛電器等白電產品占據主角似乎無可厚非,但數碼通訊等消費類電子產品作為數字科技的最突出代表,是提升展會含金量與魅力的重要砝碼,家電展會要真正做大做強,要凸顯科技水平與規模影響,主辦方在突破地域界限、強化挖潛家電類別潛力的同時,必須順應3C融合大勢,跨行業聯手運作整合資源,從家用電器展向集家電、數碼、通訊等3C產品于一體的綜合消費電子展拓展。
(好展會網 家電專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