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國際展會告訴我們:科技創新國際合作必不可少
【好展會網】
(好展會網 )
眼下,歐洲經濟持續低迷,美國經濟增長緩慢,但各國廠商躋身國際展會的熱情并沒有因此而減退。
與目前全球市場低迷形成鮮明反差的國際展會熱,并不僅僅是各路商家尋求眼前商機的躁動,更多地體現出的是未來市場走勢的一些重要動向。
本期“經濟日報中央電視臺聯席評論”關注話題——國際展會給我們的啟示。
眼下,歐洲經濟持續低迷,美國經濟增長緩慢,但各國廠商躋身國際展會的熱情并沒有因此而減退。
北京正在舉辦的國際車展,全球眾多汽車品牌及業界高管云集,被海外媒體稱為“世界最大汽車市場的最大盛會”;素有“世界工業發展晴雨表”之稱的德國漢諾威工業博覽會,不僅匯集了各國大量優秀科技成果,同時還吸引了數百家中國企業前往,創下參展規模和水平歷史新高;而早些時候開幕的本屆春季廣交會,來自亞洲、歐洲和美國3大市場的采購商也未因國際市場需求不振而止步不前,參會人數與上屆基本持平。
與目前全球市場低迷形成鮮明反差的國際展會熱,并不僅僅是各路商家尋求眼前商機的躁動,更多地體現出的是未來市場走勢的一些重要動向。從廣交會最近的情況看,設計創新正在成為提升行業水平的重要元素,擁有自主品牌及設計創新能力強的企業,一般都有較強的議價能力;在北京國際車展開幕前夕,世界汽車組織主席期待中國未來能夠在混動汽車和電動汽車方面有較好的發展;德國漢諾威工業博覽會上,前往參展的500多家中國企業,重點展示的就是新能源、新能源汽車和智能制造等方面的最新成果。這些跡象充分表明,科技創新和綠色環保正在成為國內外廠商打開市場之門的鑰匙。
眾多企業憑借創新理念危中尋機的努力,與世界經濟以往走出危機的歷史經驗十分吻合。1929年至1933年的世界經濟大蕭條后,美國修復遭受重創的本土經濟,重要的“藥方”之一就是依靠多領域的技術創新;上世紀70年代兩次發生石油危機后,美歐日等發達國家之所以能成功擺脫困擾,也都得益于技術創新成果的強力支撐:美國利用自身掌握的大量先進技術,超前發展計算機、航天航空、生物工程等新興產業,繼續占據全球經濟與科技的制高點;歐洲借助大批超前技術成果,為推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奠定了堅實基礎;二戰后崛起的日本則通過汽車和電子產品制造業的跨越式發展,實現了國內經濟的空前繁榮。
不過,把創新理念引入歧途的歷史教訓也同樣極為深刻。上世紀90年代,隨著互聯網的蓬勃興起,一度使以美國為代表的發達經濟體在“信息高速公路”上快速前行,并對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進作用。然而,到了本世紀初,由于互聯網膨脹速度大大超過技術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的支持能力,而互聯網泡沫破滅后,美國又錯誤地采取了以次級貸款與房地產市場捆綁的過激方式拉動經濟增長,放任金融衍生品過度創新,導致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嚴重脫節,最終釀成殃及全球的國際金融危機,陰霾至今未散。
為盡快擺脫危機困擾,國際工商界做出種種努力正在取得積極效果。人們開始看到,全球經濟已顯露恢復的跡象,一些國家出現好的增長兆頭,尤其是危機的始作俑者美國,制造業已連續32個月呈擴張態勢。然而,眼下的恢復性增長,其基礎并不牢固。在科技創新尚未取得重大突破的情況下,僅靠美國與歐盟核心國家制造業增長帶動全球經濟從危機走向復蘇,力量還是遠遠不夠的。因此,在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的今天,國際社會不僅要呼吁發達國家在發展問題上采取更多實際行動,更應充分發揮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在全球經濟治理中日益顯現的重要作用。要積極促進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在凝聚共識的基礎上共同營造更加自由、開放和公正的國際貿易環境,建立更加平等、更加均衡的新型全球發展伙伴關系,尤其是要加強科技創新領域的國際合作,攜手推進知識產權保護,而不是實行各種形式的貿易保護,努力形成科技創新突破的強大合力。這些著眼于共進共贏的務實之舉,才是引領世界經濟盡早走出危機陰霾、實現創新增長和綠色增長的理想抉擇。(來源:經濟日報)
與目前全球市場低迷形成鮮明反差的國際展會熱,并不僅僅是各路商家尋求眼前商機的躁動,更多地體現出的是未來市場走勢的一些重要動向。
本期“經濟日報中央電視臺聯席評論”關注話題——國際展會給我們的啟示。
眼下,歐洲經濟持續低迷,美國經濟增長緩慢,但各國廠商躋身國際展會的熱情并沒有因此而減退。
北京正在舉辦的國際車展,全球眾多汽車品牌及業界高管云集,被海外媒體稱為“世界最大汽車市場的最大盛會”;素有“世界工業發展晴雨表”之稱的德國漢諾威工業博覽會,不僅匯集了各國大量優秀科技成果,同時還吸引了數百家中國企業前往,創下參展規模和水平歷史新高;而早些時候開幕的本屆春季廣交會,來自亞洲、歐洲和美國3大市場的采購商也未因國際市場需求不振而止步不前,參會人數與上屆基本持平。
與目前全球市場低迷形成鮮明反差的國際展會熱,并不僅僅是各路商家尋求眼前商機的躁動,更多地體現出的是未來市場走勢的一些重要動向。從廣交會最近的情況看,設計創新正在成為提升行業水平的重要元素,擁有自主品牌及設計創新能力強的企業,一般都有較強的議價能力;在北京國際車展開幕前夕,世界汽車組織主席期待中國未來能夠在混動汽車和電動汽車方面有較好的發展;德國漢諾威工業博覽會上,前往參展的500多家中國企業,重點展示的就是新能源、新能源汽車和智能制造等方面的最新成果。這些跡象充分表明,科技創新和綠色環保正在成為國內外廠商打開市場之門的鑰匙。
眾多企業憑借創新理念危中尋機的努力,與世界經濟以往走出危機的歷史經驗十分吻合。1929年至1933年的世界經濟大蕭條后,美國修復遭受重創的本土經濟,重要的“藥方”之一就是依靠多領域的技術創新;上世紀70年代兩次發生石油危機后,美歐日等發達國家之所以能成功擺脫困擾,也都得益于技術創新成果的強力支撐:美國利用自身掌握的大量先進技術,超前發展計算機、航天航空、生物工程等新興產業,繼續占據全球經濟與科技的制高點;歐洲借助大批超前技術成果,為推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奠定了堅實基礎;二戰后崛起的日本則通過汽車和電子產品制造業的跨越式發展,實現了國內經濟的空前繁榮。
不過,把創新理念引入歧途的歷史教訓也同樣極為深刻。上世紀90年代,隨著互聯網的蓬勃興起,一度使以美國為代表的發達經濟體在“信息高速公路”上快速前行,并對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進作用。然而,到了本世紀初,由于互聯網膨脹速度大大超過技術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的支持能力,而互聯網泡沫破滅后,美國又錯誤地采取了以次級貸款與房地產市場捆綁的過激方式拉動經濟增長,放任金融衍生品過度創新,導致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嚴重脫節,最終釀成殃及全球的國際金融危機,陰霾至今未散。
為盡快擺脫危機困擾,國際工商界做出種種努力正在取得積極效果。人們開始看到,全球經濟已顯露恢復的跡象,一些國家出現好的增長兆頭,尤其是危機的始作俑者美國,制造業已連續32個月呈擴張態勢。然而,眼下的恢復性增長,其基礎并不牢固。在科技創新尚未取得重大突破的情況下,僅靠美國與歐盟核心國家制造業增長帶動全球經濟從危機走向復蘇,力量還是遠遠不夠的。因此,在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的今天,國際社會不僅要呼吁發達國家在發展問題上采取更多實際行動,更應充分發揮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在全球經濟治理中日益顯現的重要作用。要積極促進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在凝聚共識的基礎上共同營造更加自由、開放和公正的國際貿易環境,建立更加平等、更加均衡的新型全球發展伙伴關系,尤其是要加強科技創新領域的國際合作,攜手推進知識產權保護,而不是實行各種形式的貿易保護,努力形成科技創新突破的強大合力。這些著眼于共進共贏的務實之舉,才是引領世界經濟盡早走出危機陰霾、實現創新增長和綠色增長的理想抉擇。(來源:經濟日報)
(好展會網 )
免責申明:1.部分圖文信息來源于互聯網、微信公眾號,目的在于分享更多信息。
2.信息內容僅供學習,參考,并不代表贊同其觀點。不對信息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做任何保證。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及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刪除,聯系方式qq:2119739037。